雪域高原的幸福路——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边境村邮路见闻
作者:吕文礼 尹航 王宇卓 陈健
时间:2024-07-01     来源:中国邮政报

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拉郊乡

罗布多吉前往拉郊乡政府投递邮件。

罗布多吉将邮件投递到边境村村民手中。

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,地处西藏南部,因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,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。“洛扎”在藏语里有“南部大峡谷”的意思,这座“一线”小城的确被夹在两山的峡谷之中,仅有的一条街是进出县城唯一的道路。

  洛扎县距西藏区首府拉萨市单程300公里,距山南市单程350公里。全县总面积为5031平方公里,总人口约2万人,下辖5乡2镇、27个村(居)委会、101个村(居)民小组。虽是地广人稀的边境小城,但邮政快递服务却全面覆盖。这里的邮政人翻雪山、跨高原、涉河谷,用实际行动兑现“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邮政”的诺言。

  6月18日,采访组驱车从拉萨赶往洛扎,又跟随邮车前往边境村,实地体验了一次“边境投递之旅”。

  一条邮路 一份决心

  从拉萨出发,驶过碧波荡漾的羊卓雍措,翻越5363米的蒙达拉山口,一路上,荒漠戈壁、盘山公路、雪山峡谷,游客眼中的美景,邮车驾驶员却无暇欣赏。

  站在海拔5363米的蒙达拉山口,氧气稀薄,寒风呼啸,一阵雷雨后,突然又飘起了雪花。俯瞰山下,九曲十八弯的山路,几辆越野车在不断盘旋上山,若非要奔赴美景,也许少有人会想体验这样的山路。但每天,都有同样的邮车从这里驶过,风雨无阻驶往边境村。

  从拉萨市出发至洛扎县邮政分公司,已经将近7小时,而要将一件邮件投递到边境村,这才刚刚走了一半。

  洛扎县街道宽阔平坦,虽然地处边境,但近年来小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县城中心,“中国邮政”的牌匾映入眼帘,作为县城内唯一的邮政营业所,这个网点不仅服务县城的居民,而且下辖的乡镇和村里的邮件也都在这里分拣,再送达每一位村民手中。

  县城超市老板铁小飞是甘肃人,与家人一起来到了洛扎县做生意,一晃这么多年,他见证了县城的发展。“以前在县城里能见到很多人,因为乡里、村里的人都要跑来县城取快递。现在邮政能把快递送到每个村了,来城里的人自然少了,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。”

  在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只有360多万人口,地广人稀、位置偏远、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邮件运输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。从洛扎县城到县辖最远的村要将近4小时车程。边境村人口少,外加路程远、路况差,车辆购置成本、日常运营费用较高,实现邮政普遍服务全覆盖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
  西藏全区有5467个村,分散在辽阔的疆域,更是有762个边境村(其中边境行政村624个,边境自然村138个),如何时限最优、效率最高、成本最低地将邮件送到每个村,这需要西藏邮政的决心与智慧。

  “边境村人口虽少,但正是邮政普遍服务的重点,邮路优化、交邮合作、邮快合作,我们多措并举,保证边境地区群众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邮政服务。”西藏自治区邮政分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仁青说。

  每天,从拉萨送到洛扎的邮件不仅有邮政快递,还有许多民营快递公司的邮件。洛扎县分公司投递员嘎玛土登的邮车总是装得满满当当,“一趟装不完,要跑两趟”。嘎玛土登边说边向记者比划着数字“二”的手势。2023年,西藏全区快递进村业务量近495万件,邮政代投民营公司快件近260万件,邮快合作的效果越来越明显。

  同时,西藏所有从县至乡的邮路均实现汽车化投递。“开展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后,我们现在从县到乡实行的是一周五班,从乡到村实行的是一周三班,加上邮快合作的不断深入,邮政能将所有的邮件及时送到老百姓手中。”洛扎县分公司负责人索朗多吉介绍说。

  此外,西藏邮政还大力推动交邮联运,目前共有线路52条,覆盖乡镇9个、建制村40个;复用县乡村交邮场站52处,交邮联运邮路总里程约455公里;全区有农村邮路808条,实现了邮政服务全覆盖。

  下乡进村,三级物流体系如同一张网,将每一个有人居住的村落串联起来,通过交邮联运、邮快合作等方式为每一位村民送去邮件。“洛扎县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以邮政为主、其他快递公司为辅,这个举措对推动县域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。”洛扎县商务局局长仁青贡布告诉记者。

  一件邮件 一份幸福

  中午12点,前一天从拉萨邮区中心出发的邮车按时到达洛扎县分公司,邮政工作人员有序卸车、分拣、装车。即将带着采访组一起下乡的邮车驾驶员顿珠也在其中。“你们可要做好准备,一会儿路上颠簸,怕是在车上你们屁股都坐不稳。”顿珠和采访人员开起了玩笑。

  去往拉郊乡的路上,越接近拉郊乡路况越差,公路、泥土路、石子路,一路颠簸。当记者感叹这段邮路的不易时,顿珠说:“你们去德玛龙村的路,更复杂。”

  2个多小时后,采访组到了拉郊乡邮政所。拉郊乡是洛扎县5乡2镇中距离县城最远的一个,平均海拔3675米,南与不丹王国接壤,2017年之前是洛扎县路途最偏远、路况最差、信息最闭塞的一个乡。而德玛龙村又是距拉郊乡最远的村,从拉萨到洛扎县要7小时,而从县城到拉郊乡再到边境村,还需要4个多小时。

  罗布多吉是这里唯一的乡邮员,在拉郊乡邮路上奔走了19年,从2005年到现在,经历了从“步行投递”到“摩托投递”再到如今“车辆投递”,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。2023年以前,罗布多吉一个人负责杰罗布村、拉郊村两个村邮件的投递,2023年德玛龙村村委会正式成立,从此他一个人要跑3个村子。

  第二天一早,罗布多吉将乡里的报刊、邮件投递完后,就驱车前往德玛龙村开始投递。采访组也踏上了“边境投递之旅”的最后一站。

  与之前糟糕的路况相比,去村里的路有过之而无不及,唯一好些的是路两旁森林植被丰富,氧气充足了一些。正当记者张着大嘴呼吸时,转弯处的一团大雾遮住了道路,大家不由得紧张起来。“经常有大雾,虽然路很熟悉了,但还是要小心,稍微偏一点,旁边就是深沟。”罗布多吉提醒说。

  罗布多吉刚从事这份工作时,拉郊乡山里道路还没修,都是徒步送件。当时为使交接方便,邮政在拉康镇与拉郊乡交叉路口设立了交接点,罗布多吉一走就要8个小时,山路状况比现在差,还时常遇到恶劣天气。有时遇到雪崩、泥石流,罗布多吉不得不弃车徒步投递,还会面临遇到豹子和狗熊的危险。

  纵使时代迅速发展,但投递员依旧是边境村村民与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。2016年冬天,罗布多吉在投递邮件的路上,因路段结冰严重,摩托车发生侧翻,左腿骨折。但当他想起村民常常期盼地对自己说“来啦,快先进屋坐会儿”“多吉,有没有我的包裹”时,便忍着疼痛没有停留继续赶路。“家人很支持我,投递员的责任比自己和家里的事情重要得多!”罗布多吉说。

  1个多小时后,终于到了德玛龙村,淅淅沥沥的小雨使村里多了一份宁静。德玛龙村处在陡峭的峡谷森林地带,夏季阴雨连绵,冬季大雪封山。村里一排排藏式民房错落有致,干净整洁的道路连通家家户户,每户房上都挂着五星红旗,“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”等标语切实反映着村民的心声。

  罗布多吉是村民的熟人,每一户人家他都认识。早上邮件装车时,他就已经记好了当天有邮件的人,一到村里,他立即熟练地按顺序投递起来。“现在邮路通了,大家网购的次数也多了,包括我自己也是爱上了网购,邮件直接送到我们村民手里,从没延误过。”德玛龙村党支部书记伍金次仁一边接收邮件一边说。

  伍金次仁接着道出了村民们曾经对“通邮”的渴望。以前邮路没通的时候,邮件只能到县里,村民从村里去取邮件需要4个小时,如果遇到极端天气,时间会更久。后来,路修得好些了,但再快的车也需要时间,为取一个小小的包裹,还是要耗时费力,而恰恰是这些小小的包裹又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,所以“通邮”被这里的村民看作大事,罗布多吉自然成了村民的期盼。

  “我们这儿地处边境,山高路远,以前有些东西只能去县里买,往返路程时间长,价格也高。有了邮政,我们可以在网上买了,省钱的同时还能送到家里,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强了。如果没有邮政,我们的生活不会变化这么大!”德玛龙村村民卓玛次仁开心地说。

  一颗初心 一份使命

  从拉萨市出发到洛扎县,从洛扎县到拉郊乡,再从拉郊乡到村里,邮政员工的接力跑,使一件邮件跨越雪山、湖泊、高原、森林来到村民手中。

  德玛龙村是西藏众多边境村之一,路程远且险、人口少、邮件量又少,送邮成本高,有人不禁问起,这样的邮路,价值究竟是什么?

  “再往前不到10公里,就是部队战士们戍边的地方。他们是真正站在了边境线上,用生命捍卫国家的每一寸土地,我们遇到的大雪、泥石流,跟他们遇到的危险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。”罗布多吉的话语与眼神中带着深深的感情,“在我这个年龄看来,他们很多还都是孩子,给他们送点邮件,不算事儿。”也许罗布多吉的邮车无法给边防战士送上一碗妈妈现包的热饺子,但一份从家乡寄来的包裹,里面饱含着家人的亲情与思念,已足以让战士们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  近年来,国家不断加大对边境村的建设力度,村里修了柏油路,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大改善。“邮路的打通,是连接我们与外界的桥梁,工业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,可以说拉郊乡有现在这么飞速的发展,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,都离不开邮政。”拉郊乡党委书记王典文向记者介绍说。

  除了服务村民和边防战士,罗布多吉还负责一些寺庙的邮件投递工作。西藏寺庙“九有”工程建设中,党报党刊投递就在其中。罗布多吉以日复一日的工作及时传递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,也将外界的先进理念、发展经验、致富方法送到农村,起到了促进兴边富民、稳边固边的重要作用,真真正正被人们所需要,更被国家所需要。

  一趟跟班投递下来,采访人员感叹邮路的不易,又不禁问起,翻雪山、过河谷,这样的邮路,有多少邮递员能坚持下来?

  这次带采访组体验这趟邮路的司机乔羊欠尼玛,是一个身材魁梧的藏族汉子,山路驾驶技术娴熟,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在他看来如平地一般,这常令坐在后排的记者紧张地扣好安全带。问起他这娴熟的车技是怎么练成的,他看了一眼窗外,平淡地讲起了自己跑高原邮路的事情。他曾在109国道跑过7年,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是他工作的必经之地,比现在的邮路更险更远。“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的骄傲,我们这里的邮车驾驶员,每个人都是其美多吉,都要翻雪山、跨高原!”乔羊欠尼玛对自己跑过高原邮路有着一份骄傲,“这样的路除了来看风景的跑一次,不会有人愿意天天跑,但邮件我们不送,谁来送?”乔羊欠尼玛抛给了采访组一个问题,同时,也给出了答案。

  在洛扎县分公司,负责投递机要通信邮件的达瓦桑珠刚刚29岁,提起自己的工作时他眼神中总是闪着光。“你们在蒙达拉山口拍摄到的邮车,是我在开。”他骄傲又开心的表情,使记者想起了电影中的红军小战士。对于开邮车跨越高海拔地区,他充满着渴望,更为自己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感到骄傲。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员工,达瓦桑珠没有佩戴任何民族装饰,刚成为预备党员的他,每天都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党徽,“百姓们信任党,也信任邮政,能做这样的工作,自豪!”

  “有点靠谱!”是达瓦桑珠曾经对中国邮政的评价,而当他自己成为一名邮政人时,他也在为这个评价不断努力着。“只要有需要,我愿意天天跑高原邮路。”他微笑且坚定地对记者说这句话时,记者也开始相信,他一定会坚持在这条邮路上走下去。

  乔羊欠尼玛、达瓦桑珠,他们都为自己从事的工作骄傲且自豪,而每天奔波在从县到乡、从乡到村之间的顿珠与罗布多吉,更是把这当作自己的使命,因为他们生长在这里,这里是他们的家,服务边境村民,“就是在帮助自己的家人啊!”

  没有了更多的问题,获得了肯定的答案,这样的邮路一直会被需要,这样的邮路也会一直有人跑!